对公支付结算业务的线上化发展始于1990年,在此之前,我国商业银行仅支持对公客户在线下网点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在此之后,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2000年6月,工商银行推出了B2B在线支付业务,实现了买卖双方企业网上交易资金的实时划拨,标志着线上支付结算业务开始发展起步。
随着各家商业银行及非金融机构广泛开展B2B在线支付业务,以及客户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支付习惯的改变,对公线上支付市场的竞争和需求愈发激烈与复杂,单纯的B2B支付服务已无法满足企业需要。在此背景下,2019年工商银行推出全新对公线上支付产品“工银e企付”,开启探索对公线上支付的“破局之路”。“工银e企付”建设至今,已与众多企业合作对接,产品覆盖供应链服务、综合电商、政务等典型场景,服务医药、能源、食品等多种行业,于2020年荣获人民银行“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2021年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企业支付产品奖”,成为同业对公数字化结算产品的标杆。本文基于“工银e企付”的诞生、特点探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公线上支付的“破局之路”。
一、早期对公线上支付的难点
1.资金流和交易流不匹配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为提升内部管理效率,解决融资、销售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采购、仓储管理、会计记账、企业缴费等经营活动逐渐趋向线上化,支付结算则依赖银行的身份认证和账务处理。商业银行传统的B2B在线支付业务可以满足企业资金往来的需求,但无法很好地呈现企业在生产经营线上资金支付和非生产经营资金支付场景中的业务背景。在企业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对公线上支付时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交易流不同步,往往给企业管理造成不便。
2.交易双方互信难
传统B2B在线支付业务在发起时买方的资金将直接打入卖方账户中,线下交易或小范围熟人交易尚可接受这种支付方式,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方法对撮合类交易平台而言却是难题和风险点。交易双方的不互信会导致撮合难度大大增加,当发生交易纠纷时易涉及平台方,存在潜在声誉损失风险,同时买卖双方交易安全性也会较低。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资金“二清”的监管要求,没有支付牌照的机构不能经手资金,如果选择第三方支付机构,则资金需要经过中间户,导致买卖双方交易信息与实际资金划转信息不匹配。如果选择票据、信用证等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交易资金安全,但交易流程变得更加复杂。
3.对公线上支付目标群体复杂
企业由于自身的核心业务不同,拥有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比如部分撮合类平台,平台方需要商业银行提供交易资金保证支付服务,借助交易保证金账户体系获取一定比例的存款收益;又比如跨境业务的购销双方分处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境货物运输距离长、运输风险大,购买流程复杂。由于不同企业交易金额差别较大,企业在对公线上支付中对大额资金的安全性及小额资金的便捷性要求较多。付款客户方面,由于企业结算账户开立在不同银行,有在多家银行进行资金支付的需求,同时企业部门间分工明确,企业支付需要契合企业内部的运作模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公客户在对公线上支付领域的需求日益复杂化。
二、“工银e企付”的诞生、亮点及成果
为了应对上述对公线上支付的难点问题,商业银行近年来在对公线上支付方面创新不断。工商银行在B2B支付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多款对公支付产品,不断加强业务场景融合。随着ECOS建设工程启动,工商银行自2018年起依托企业级业务架构方法论,针对对公支付领域同类产品有待整合、差异功能无法快速复用等痛点,提出对公线上支付产品整合策略,“工银e企付”的产品雏形自此逐渐形成,开启了工商银行对公线上支付的“破局之路”。
“工银e企付”实现了产品“横向能解耦,纵向有支撑”的应用布局,在产品敏捷迭代中,一步步探索出了精准对标市场需求的银行服务。自2018年萌芽至今,“工银e企付”整合了B2B、多银行支付等多款对公线上支付产品,打造本行及他行账户均适用、支付功能灵活化、支付场景多样化、大额安全、小额便捷的B端支付产品,逐步成长为工商银行对公线上支付的统一品牌,是工商银行对公线上支付“破局之路”的一项重大成果。
1.一站式付款,匹配支付中的资金流和交易流
为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资金支付和非生产经营资金支付场景中交易存在线下处理断点、资金结算与业务背景匹配困难的痛点,“工银e企付”在实现了资金结算的同时承载交易中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将业务信息贯穿于支付。线上下单、线上支付、线上查询一站式付款,避免交易过程中的线下处理断点,实现交易闭环。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匹配,让企业提高付款体验的同时提升了平台的运行效率,为企业财务对账及报税提供了便捷。
2.一揽子结算,满足企业多样对公支付结算需求
为了应对对公线上支付目标群体复杂的问题,“工银e企付”作为工商银行对公线上支付的统一品牌和产品,整合并创新了多种资金结算模式,实现一点接入,为企业提供一揽子对公支付结算服务选择:通过银行多种账户体系的应用,资金可以实现多形式处理,满足企业在不同经营模式下对资金结算的不同需求,解决交易双方互信难题,提升信息对账效率;通过订单推送形式的整合创新,可同时实现下单后一站式结算,以及推送至企业网银的分角色结算,解决因企业内部岗位分工设置致使财务、采购分离的付款权限问题,让对公线上支付在契合企业内部运作模式的同时,符合付款客户的支付习惯,提升用户体验。
3.一整套工具,灵活运用企业多种资产
通常,企业拥有现金、票据、数字货币等多种用于支付的资产,但在线上支付时不同支付工具往往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完成支付。为了解决支付工具和渠道选择的复杂性,“工银e企付”整合了企业常见的几种支付工具付款渠道,形成一整套支付工具体系。企业在付款时可以选择现金、票据、数字货币等多种工具组合付款,同时兼容工商银行及他行对公结算账户、机构类账户等多种对公账户类型,综合运用企业多种资产,为企业客户提供多种选择,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对公线上支付提供便利,提升企业支付的灵活性。
4.一键式对接,服务智能定制灵活
企业对接对公线上支付产品时,为了贴合企业线上平台的经营模式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系统功能改造。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系统改造成本,提高企业上线效率,“工银e企付”将服务包装成API接口的形式对外输出,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功能组合定制,一键式对接。通过一键式对接及相关协议签订,企业可实现支付、查询、回单、对账全流程闭环的对公支付服务,可自由选择PC端及移动端两种常用渠道、U盾支付及便捷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在“工银e企付”的智能推荐及引导下,实现更多个性化定制的可能。
三、对公线上支付“破局之路”的展望
“工银e企付”是工商银行在对公线上支付“破局之路”上的探索成果之一,在对公线上支付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较为领先的优势地位。但用户的需求始终在变化,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将业务进行线上化处理,拥抱数字化时代。能否全面满足对公客户的线上化需求,是商业银行更是“工银e企付”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面对产业互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苦练内功,对自身业务架构、IT架构进行升级,提升业务处理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通过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共建,获取紧贴用户交易场景的高质量数据;另一方面,通过自行研发、外购或合作的方式提升系统对非结构化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的处理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萃取数据价值。以对公支付结算业务数据驱动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信贷、存款业务的协同发展;通过金融科技能力的输出,降低企业成本,赋能企业转型升级;通过输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帮助企业解决支付、管理、运营线上化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反洗钱、反欺诈领域模型的思考,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保证安全合规……这些都将是未来对公线上支付“破局之路”的主旋律。
“工银e企付”作为工商银行对公线上支付的统一品牌,将按照“科技驱动、价值创造”的工作思路,持续进行工商银行对公线上支付“破局之路”的探索及研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工商银行将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升金融科技的服务供给能力和创新效能,积极赋能行业转型发展。